從事編輯、媒體10多年的郁淑(暱稱:玉蜀黍),在2015年踏入婚姻,結婚那年她開始思考,婚後與40歲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編輯與媒體工作壽命可長可短,但工作的熱情總會隨時間熄滅,工作之外還有什麼事能讓她保有熱忱,並持續投入在其中?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探索自己,她發現擔綱美容編輯時期接觸美感生活,可是根本溯源就是有健康的身心,這樣體現美感才算完整。

40+從媒體人轉職體適能教練
喜愛運動的她,工作之餘也會投入運動,平時就會留意健康抗老化的資訊,不論是運動、飲食法、營養品輔助、心態訓練等,她都樂於嘗試,她認為,運動就是一項從年輕時期到現在都會做的事,從沒中斷過,2016年開始便不斷去上健康抗老與體適能相關的培訓,一邊也嘗試經營網拍。
在幾次朋友、長輩的經驗分享裡,加上教學機會,讓她有機會接觸到50歲到90歲的客群,她發現自己,能享受擔綱一個「樂齡體適能教練」,看著他們健康運動,更提醒自己將來健康活躍的邁向晚年生活,更重要的是,幫助他人成功健康,自己也會獲得成功與健康。

40+念研究所 辛苦但也值得
郁淑考過體育署國民體適能指導員後,迎來疫情爆發的2020年,當時已經授課有成,但總覺得想要更提升專業,於是用了自己的證照跟專業來準備研究所,最後考上了「北市大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研究所」,因為非本科系報考,考前她詢問了前輩,在備審資料上,她準備了15張運動與健康認證,其中不乏國家級的證照,另外也附上相關工作、授課證明,以及業界推薦信。

考上研究所後,她一面兼顧工作,一面求學,她認為,中年求學的好處是目標很明確,就是活得更年輕就能抗老,跟年輕時的求學不同,中年有的是對自己的了解,也有經濟基礎,她也鼓勵,有規劃念研究所的人,帶著歸零的心去學習,不要猶豫,著手準備就對了!她笑說,「念自己喜歡的書,頭腦會加更清晰,亦有對抗老化的功效。」


中年體悟:人生徬徨難免,但不要低頻太久,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!
2022年面臨寫論文壓力、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,讓她的身心健康出現一些狀況,包括全身關節痠痛、時常疲憊、落髮、情緒莫名盪至谷底等種種症狀,經由就醫、運動、飲食、看書、心智鍛鍊與冥想慢慢恢復至今。
這個過程,也讓她再度省思生活,她說,現在的人生目標就是當一個活躍老化的推廣者,透過運動與身心健康、進修學習一起輔助,必要以身作則,帶著她的學員、親友前行,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的她,除了繼續進修的規劃外,她也重拾畫圖、寫文習慣,驅使自己前行。

最後,她以自身經驗鼓勵中年徬徨的人,她說,在轉職跟求學的過程中難免有低潮的時候,加上個性容易焦慮跟鑽牛角尖,有時候會困在情緒裡,每當這種時刻,她總會想著,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事,化為知識分享,便就又有了動力,當自己不肯定的時候,周遭的人,包括老師、學員的肯定,都讓她再度振作。
她常常提醒自己,「勿低頻太久,想辦法走出低頻,這樣感覺會比較幸福、比較正面。」最後她也把這句話,送給閱讀此文的大家。



後記:我們是在10多年前工作的同事,當時我們同組工作,喜愛運動的她也樂於分享,我還記得,有一次下班她帶我去逛跑鞋店選鞋,真是青春的回憶,職場上可以認識一輩子的朋友也是很幸福的事。(結果我也找出了當年照片哈,難怪這件事印象深刻,這是我們第一次合照哈哈哈)
如果家裡有長輩需要教練,也可以寫信洽詢:b8701135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