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為西蒙波娃》這本書讓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「西蒙波娃」,雖然是厚厚的一本傳記,可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敘說,讓人讀來像是在聽故事,用兩個晚上的時間讀完,沒有半途而廢,誠摯推薦給在疫情中想閱讀人的人。
認識西蒙波娃(1908 年 1 月 9 日-1986 年 4 月 14 日),她生於巴黎,死於巴黎,而且還是摩羯座,我也是摩羯座,難道摩羯座都是時代新女性嗎?!

先來整理一下我的書籍摘要:
前言〈誰是西蒙‧德‧波娃?〉談到西蒙波娃對回憶錄的看法,「人的自我總由他人形塑,且與他人相關。」除了與他人之間的關聯,還有一個信念讓她寫下回憶錄,那就是「人的自我不見得從出生到死亡都相同,自我的存有是「成為」(becoming)的過程。(P11)
波娃認為,時間在人的生命經驗中扮演一定的角色,因此《成為西蒙波娃》這本書也特別以時序來書寫,當她寫下她自己的人生以供他人閱讀的時候,她想要「展現生命的變化、熟成,還有他人及自己無可逆轉的衰頹。」(P13)
人物傳記能告訴我們社會關心什麼、重視什麼;藉由不同時代另一個靈魂所擁有的價值觀相遇,藉此了解自己的價值觀。(P21)
1963年西蒙波娃寫道,「作家的公眾面向僅是其生命的單一面向而已。我想,所有與我的文學生涯相關的事物也僅是我私生活的一個面向。而這正是為什麼我會為了自己也為著讀者而試圖去釐清,從私領域的角度來看,公眾人物的身份究竟有何意義。」(P38)
西蒙波娃在日記寫,她要思考生命,並且將她的問題轉化為故事。1927年她想要寫的是「探索生命的作品,並非小學而是哲學,以故事的形式鬆散串起每篇文章。」(P80)她的人生與作品經常如此:她的人生提供問題,而她的作品尋找答案。(P103)
「成為自己?你認識自己?你看見自己了嗎?」
西蒙波娃在19歲的時候,即開始有存在主義的哲學觀,「行為是對於自我的肯定。」她提出發問,「這個字我在行為出現之前是否不存在?又或我們只是無法確定它的存在?」她想知道,是人的行動讓我們更了解自我,抑或是行動本身創造了我們的自我?「成為自己?你認識自己?你看見自己了嗎?」(P108)
情人沙特建議她把自己寫進書裡,而西蒙波娃認為,「書寫個人經驗會讓她變得脆弱。」她也在此提出一個她少女期間困斯的問題,「他人凝視的目光。」(P193)這段我很喜歡,因為我也曾有過這種凝視的困惑。
存在主義哲學家以「人就是其行動的總和」聞名於世。(P242)
西蒙波娃認為,我們必須選擇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重複的一再做出選擇,終其一生。(P317)
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,而是成為女人。
《第二性》1949年出版第二冊,西蒙波娃的名言,「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,而是成為女人。」(P336)
然後我在書中讀到西蒙波娃發現自己胸部長了硬塊,要去動手術做切片檢查,在疾病面前她也感到害怕,這段寫在361頁。
西蒙波娃在《一個乖女孩的回憶錄中》,「也許有人會說,我根據如今的自己重構了過往;但正是我的過往形塑了我,所以如今的我也已對於過往的詮釋作為對它的見證。」(P391)
她的母親芳絲瓦癌末時,西蒙波娃陪伴在側,寫下日記「我母親生病的日子」,在情緒上她感到悲傷,但她表示,這段時間也是繼幼兒後她與母親最親近的日子,母親死亡後,她投入《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》書寫,她寫下母親說,「我為別人活了太久;現在,我將成為那種自我中心的,只為自己活的老女人。」(P424)
沙特認為,西蒙波娃是一位很好的作家,其最好的作品是《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》,他認為,西蒙波娃能建立與公眾的立即性對話、情感交流,人們總是因為她的話而靠過來。(P436)
女人,被迫站上家庭主婦的位置
當時法國有些女性宣稱,女人要成為母親、妻子,家庭主婦才是女人真正的歸宿。而西蒙波娃提出擔心,被禁錮於家庭生活的女性活在不穩固的處境中,在經濟上依賴著一個隨時可能不再愛她的人,而女人沒有經濟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生活,她並不稱許這種作法,因為她覺得,更好的生活是「真正參與社會的生活」。她也說,在當代的社會中,女性被迫退化成家庭主婦,除了女性間的比較,還有就是人們仍期待職業婦女回家後繼續當家庭主婦,這讓許多人對於自己的決定感到內疚而精疲力竭。(P339-440)
整個社會對女性制約,讓女人視母職為命運,西蒙波娃說,沒有人會願意接受自己的天職是洗碗和洗衣服,所以,換個說法,「妳的命運是成為母親。」所以當幼小的女孩長大後,她的人生掛念著「結婚生子」,這個社會營造出「不生育的女人就是不完整的女人」,卻沒有人以同樣的標準質疑男人。(P468)
她在《第二性》中指出女性遇到的挑戰,女人成為分裂的紙體,「作為愛人與母親時渴望成為的自己」以及「在廣闊世界中渴望成為自己」之間做掙扎。(P440)她在作品中也嘗試描繪出「女性的三個關鍵時刻:老年的降臨、漸深的孤獨、殘酷的分手。」(P446)
在80年代她接受了一些訪問,人們問她如何在與沙特交往的同時也保有自身的獨立性?她說,「我有夢想,不是幻想…,我對自己的責任是實現我想要的生活,以此獲得幸福。對我來說,工作就是實現的方式。」

我選擇了我喜歡的片段摘要,當然書裡還有很多關於她跟沙特的情史,哲學論戰,她跟情人沙特,一生沒有結婚,彼此相伴,也各自有其他對象,簡而言之就是各玩各的,他們彼此分不開,對彼此的學識惺惺相惜,西蒙波娃說,沙特在床上總不盡興,於是他們在思想上靠近,但身體上卻有著難以契合的時刻。
她跟沙特一生相知相惜,在當時男性地位優於一切的時候,許多嘉勉都留給了沙特,然而他們兩人相繫一生,透過《成為西蒙波娃》有許多深刻的描述。對於沙特是渣男而且性能力低落,但因其學識及文采,把妹也可以說是一路玩到老,西蒙波娃在情事上也很精彩,情慾不分男女,所以,有學問的人也有性魅力,似乎也是看完本書一大收穫。


備註:頁數是為了讓我找原文跟引用方便,內容不是百分百援引內文喔,有些有整理一下,有興趣了解更多的人,可以看看書。
博客來 購書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