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蘭古道有很多支線,這次挑戰的是名字很美的「燦光寮古道」,這段隸屬於淡蘭古道的「北路」,風景宜人,健腳大概4個小時,我則大概花了5個小時,後半段很曬,沒有遮蔽物,上路前務必確認攜帶的水量與防曬,儘管帶足了水,但我還是在這趟旅程中暑,休養了好一陣子,還去刮痧跟按摩,也曬很黑,曬黑沒關係,回家趕快保養,膚色就會均勻,不會看起來髒髒的。







這是一條沒有什麼遮蔽物的古道,因為我們選擇了先下坡後上坡,所以在最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先甘後苦的「苦」,前半段太歡樂,難得拍照毫無疲態,這次健行前半段搜集不少美照,後半段眼神死。







這條路也是一條生態之路,沿途有很多古蹟、風景,但不建議夏天來,陽光直曬,真心太熱,至少要準備三瓶水,但我就算帶了三瓶,還是中暑了。

走到後面真的沒心情管美照,只想要趕快走到最後,用意志力走完。







雖然疲憊,但看到照片後,又振作了,還是喜歡山上的自己。在生活中,太容易找理由耍廢了,在山上不管怎麼想耍廢,還是得靠自己走完全程,可以感受到前進的力量。



登山口:燦光寮古道登山口(樹梅礦場端)
關於「燦光寮古道」:很適合芒草季節前往,燦光寮的秋芒很有名,燦光寮地名的由來,或說源自於此地深秋時滿山芒花光彩閃耀,在《臺灣舊地名之沿革》的資料,則 認為,「燦光寮,亦作菜公寮,有出家和尚齋食於此,搭寮以居,故名。」

燦光寮,出現在歷史文獻也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,嘉慶十七年(1812),噶瑪蘭正式設治,淡蘭之間公文往來日益頻繁,官府於嘉慶二十年(1815), 增設柑仔瀨舖(瑞芳)、燦光寮舖、三貂嶺舖,負責舖遞業務,相當於今日的郵局,當時的舖遞只負責傳送官府文書, 而遇有軍事需求時,舖兵兼做塘兵,負擔軍事任務。燦光寮古道在當時既是軍用道路,也成為郵舖道路,現在則是知名的踏青步道。

大眾交通:搭乘火車至基隆站或瑞芳站,轉乘基隆客運788至金瓜石站下車,沿黃金博物館、黃金神社、地質公園步行約1小時至燦光寮古道登山口(樹梅礦場端),也可以搭乘客運至「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站」下車,沿黃金博物館、黃金神社、地質公園步行約1小時至燦光寮古道登山口(樹梅礦場端),蠻多客運可以到達「金瓜石黃金博物館站」,可以根據自己所在地選擇比較近的,也可以從九份搭乘計程車至登山口。
步道難易度:中等,5公里,快腳大概4小時,肉腳可能要5到6小時。


最後想給大家看一下這次的影片,感謝同行友人錄製,好值得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