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出國不做功課的人,總是在回來後才會對有興趣的東西持續關注,踏上朝聖之路前並沒有做太多的功課,因緣際會下聽哲青哥描繪這條路很值得一走,還有在旅行社上班的朋友說這條路很適合我。
帶著這麼淺的認知上路了,然後回來後,很想多了解,也把相關訪談看過一遍,還有市面上的書買回來,看完後我只能說,看再多都沒用,還是要走一次才能感受這條路的無聊與後勁。
作者謝哲青踏上千年朝聖古道「聖雅各之路」,兼具人文、歷史與藝術,在汲取知識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行走的收穫,記錄著找回自己的感動,那個對世界與生命充滿憧憬、好奇與熱愛的人,究竟去哪了?「我想念『自己』。」
這本書可以說是帶有文學性的紀錄,作者尚-克里斯朵夫‧胡方(Jean-Christophe Rufin)既是 醫生也是人道運動先驅,著有多本小說,2008年出任法蘭西文學院院士。
區國銓 (Benito Ou) 在馬德里與碩士論文搏鬥時,為了舒緩壓力決定走上Camino,事後證明是需要事前做功課的,沒想到一走就上癮,不是天主教徒的他從此成為這條路的鐵粉,這本書紀錄他走過的法國之路、北方海岸之路、銀之路、世界盡頭之路,可以說是一本指南之書。
尬買了一堆書,有些書能有相同的共鳴與觸動,但有些則談太多信仰跟一些靈性的呼喚,《 聖雅各之路:莎莉麥克琳的光之旅》這本就是靈性之書,還談到宇宙奧秘的神學,跟想像中有落差,所以沒有深刻地看,只有翻翻。
作者謝琬湞2012年生命低潮時走上這條路,7月踏上屬於她的朝聖之路, 書籍在2014年出版,全彩,介紹比較多周邊景點,比較像是旅遊書。
最近出版的還有:
媒體人劉玉嘉在55歲離職後,展開800公里西班牙朝聖之路紀錄。「辭掉一家公司高階主管的工作來走這條路,不覺得可惜嗎?」他說,可不可惜?是個自由心證的問題。「中老年辭去工作,思考了很久,當然也掙扎過,但是一旦想清楚做出決定,可不可惜就沒那麼重要了,我只需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就好。」
旅遊作家陳洛蓁在2019年5月帶著7公斤的背包展開近兩個月的歐洲之旅,朝聖之路安排在行程中間,理由僅僅是因為一幅遼闊的荒原畫面,「After Camino, the real Camino start.」許多走過的朝聖者們都這麼說,抵達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 時的歡欣和不由自主的感動以外,所有逐漸清晰的感悟與餘韻,都是在行程結束以後。
「After Camino, the real Camino start.」
在寫這篇時,去朝聖之路買的鑰匙圈竟然斷了,還好掉在家門口被妹妹撿到,嗚嗚,希望我能拯救它,還好我喜歡的東西,總是會多買一個。
朝聖之路終點篇|證書上,所有的證明都只對自己有意義,誠實面對自己,不為了完成而完成,是為了自己才站在這裡。
朝聖之路入門篇|踏上朝聖之路前,大概要知道的事,但如果不知道就直接去也沒關係,有時人生就是要這麼瘋。
朝聖之路朝聖者篇|Benny徒步走到世界的盡頭,用900公里找回生活的重量。
朝聖之路朝聖者篇|Ann揮別工作踏上法國之路,蓋滿5本朝聖護照,她說:謝謝自己走了這一趟,找到人生的力量與驕傲。
朝聖之路|走訪世界遺產熊野古道,獲雙朝聖證書,實現人生之路。
朝聖之路|踏上朝聖之路前,必追電影清單,《我出去一下》(I’M OFF THEN)、《朝聖之路》(the way)、《聖雅各的天空》(Camino Skies)。
朝聖之路|電影《聖雅各的天空》(Camino Skies)帶著傷心上路的人們,在800公里路上找到回家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