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喜歡別人說好話,但自己卻往往在無形中說了不好聽的話,明明這些不中聽的話,聽起來一點都不好,但往往也很真實,這代表了某些情緒,此時此刻的心情。
作者潘月琪書寫了《質感說話課》,我覺得內容很實用,也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喜歡的段落。
控制自己的說話音量
想要清楚的表達一件事情,「順利被聽見」是一件重要的事,很多人聲音偏小,是因為緊張、內向,或是對內容沒信心,於是把聲音「悶」在喉嚨出不來,或者是個性內向、鮮少有機會表達的人更容易如此。
作者建議我們採用「腹式呼吸」,練習聲音表達,檢視自己的肺活量,如果真的找不出原因,作者建議可以到耳鼻喉科檢查,甚至找語言治療師協助指導發聲技巧。
想要咬字發音漂亮,別讓舌頭躺在沙灘度假
這個章節簡直為我而寫,因為我就是聲音都發不清楚,雖然我朋友都說還好,可是身為口語傳播學系研究所的一份子,對比同學、師長發音清晰,就會覺得自己相形見絀,畢業那麼多年了還是很羨慕跟欣賞同學的聲音還有辯論技巧,他們吵架都是必勝的,還有上台報告,都會讓人自嘆不如,很有舞台魅力。
作者表示,舌頭、牙齒、嘴唇都會直接影響咬字清晰度,雖然發音跟生活習慣、成長環境有關,但後天可以努力,為什麼不努力?對我來說是這樣的,最近有意識到,也有試著把話說正確。
「有質感的咬字」就是要有意識的運用發聲器官,把字咬清楚,每個「尾音」發完整,先把一個字說清楚了,再講下一個字,一起練習吧!
這本書有很多實用的說話技巧跟分享,而最近咬字是我比較注意的部分,所以特別做了筆記,其他部分,就自己去看書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