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上廚藝課,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營養師Charlotte,她同時也是「上上芊食尚顧問」的創辦人,率真創業家,聊天一拍即合,後來詢問她能參與營養專題訪問,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,特別感謝她提供專業諮詢。
雖然文章一開始預設是給癌友、治療上的飲食建議,但整個訪問下來,我覺得不只是癌友,一般大眾也很受用。
營養關鍵概念
- 水:每晚7點前喝足2000CC的水,太晚喝水會影響睡眠品質,水就是水,喝飲料不能累計在每日額度中。
- 進食: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,晚上9點後,真的很餓可以喝一杯溫熱牛奶(240 c.c),或是吃奇異果(1顆)。
- 深呼吸練習:吸一口氣,吐大概5秒。多數人身體含氧量都不夠,如果可以每天睡前15分鐘,能進行深度呼吸,可幫助睡眠,然後睡前不要滑手機,藍光會影響睡眠,長輩則9點後盡可能不要看電視。
- 午休15分鐘:幫助下午工作更有精神,午睡前可以喝未發酵茶,像是綠茶、日式煎茶等,幫助睡眠不會睡太久。
Charlotte說,這些都是大方向建議,不用被侷限,如果真的很餓,就吃吧,不要太強迫自己,營養學是學會怎麼過生活,而不是制約生活。 另外她也補充說,平常打哈欠就代表身體含氧量不足,可以趕緊狂打哈欠,補充氧,緊張的時候打哈欠也特別有用,能幫助舒緩心情。
選擇好的蛋白質,先戒掉吃加工品
- 豆:選擇初級不加工製品,像是百頁豆腐、油豆腐都是非常不健康的品項。
- 魚:像是魚漿、火鍋料類的都是NG。
- 肉:選擇油脂適中,瘦肉蛋白質多,但難以咀嚼,若是長輩要考量咀嚼力,可選擇帶點油花的。
- 蛋:一天一顆,在台灣似乎很容易超量,這點就特別留意一下。
- 烹飪方式:把握清淡、蒸煮、低鹽,這3個原則,如果因為治療影響味覺,可以添加一些天然香料,像是義大利香料等。

少量多餐,調整飲食節奏
很多因為癌症治療,或是天生食量小,過瘦的體質,常常因為吃不下,就越吃越少,那是因為吃太少,反而把腸道養小了,這樣會影響該吸收的份量。
Charlotte建議,可以用少量多餐來調整,或是看身體狀況,真的吃不下就吃營養品補給,等到身體舒服了,再進食,營養品不是必需品,但若真的什麼都吃不下,可以把營養品當作輔助補給。

常見10大迷思
- 生酮飲食可以抗癌又可以瘦身?Charlotte強調,生酮飲食因其飲食原則為極低碳水化合物(<5%)和極高油脂的比例 (80%)。在身體嚴重缺乏碳水化合物下,燃燒脂肪作為能量,早期應用在治療兒童癲癇症的治療。因燃燒脂肪的產物酮體,血酮過高時代謝不完時由尿液排出,造成水份流失達到減重的效果。但當大量電解質流失時,恐會造成「酮酸中毒」等不適症狀。因此,此飲食需要經由醫生、營養師監控下進行較安全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!真正的健康飲食關鍵就是「均衡」,所以在跟風前,可以先想想,過猶不及,不要造成自己身體負擔,若是在身體ok的狀態下,可以減少每日攝取量200卡到500卡,等比例減少,不要用激烈的方式,這樣對身體來說反而不好。
- 有人說紅肉不好,都不要吃對嗎?白肉跟紅肉的比例,應該拿捏在2比1(白2:紅1),因為紅肉有鐵。
- 每天來點營養品,才能補充缺乏營養?NO,真正的均衡飲食,是要靠食物,如果真的缺什麼在補,不要亂補,「多食無益」。(小編:多食無益這概念很重要,請自己默念3次!)
- 垃圾食物雖然垃圾但真的很好吃,真的都不能吃嗎?要做到百分百不吃很難,但可以把握5比2的原則,也就是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垃圾食物,就要多吃一些健康食物補回來。
- 有雌激素的產品都不能吃?基本上要吃到影響身體,都是吃到很大的量才會,一般攝取量是沒有問題的,如果有顧慮就挑有產地履歷的食物,以自己舒服的方式攝取營養是最好的,過猶不及。(補充:每日一杯豆穀漿豆子最佳用量在20g到25g。)
上上芊食尚顧問 Bonne Chance Consultant & Co.
關於Charlotte Chen,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生,創辦上上芊食尚顧問。
特別感謝專業營養師Charlotte與我們分享健康飲食概念,聽她說完,覺得自己飲食超不健康,希望可以慢慢調整,越來越好,也期待Charlotte分享更多營養觀點。